《大港的女兒》隔著海與時代的故鄉

   原本想先寫《神也鬥不過愚蠢》或《女巫瑟希》,但這幾天一口氣把《大港的女兒》看完了,決定打鐵趁熱,先來整理一下心得。


(有喜歡的話,點擊圖片可連結至readmoo)
作者 陳柔縉
出版: 麥田

  我第一次知道這位作者是來自一篇車禍新聞。我對歷史小說的涉獵不多,更遑論台灣本土的歷史小說,在我內心的文學分類裡,歷史小說一項不是我關注的重點。但因為這一件悲劇,我知道了這個名字,進而去試著閱讀她的著作。我意外的蠻喜歡這位作者古樸溫潤的寫法,儘管因為背景人物有所本的關係,小說的曲折沒有一般小說來得吸引人,但讀起來很滑順,有些比喻既貼切又帶著台灣味的典雅,這些小說段落裡的亮點我很喜歡。

  《大港的女兒》主角取材自真實人物郭孫雪娥,一位在日本創業的台灣實業家。小說的重點大多放在女主角的前半生,眾多人物來去交錯,共同在歷史的巨變底下求生、奔逃,尋找自己的個人價值,這一部分相當精彩,也讓讀者見識到了作者對於台灣歷史的博學,以及那個年代的價值觀、規定與地方變遷。但在後半段,時間軸的前進相當快速,一跳就是十年,不只登場人物減少,情節、細節描述也變少了,讓我有種頭重腳輕的感覺。

  整體來說,如果你是個純粹的現代讀者,沒有讀過上一輩作家的作品,這本書的文筆你可能會有點不習慣,在劇情上,可能會有點不滿足。但若你是個對高雄歷史有點興趣,也對這位孫雪娥的相關資料有興趣的讀者,這是本值得一看的書籍。

--------

  自從高中畢業之後,我對台灣的歷史知識都片片斷斷的,因此,以下的心得分享會比較偏向小說的部分。


被時代推著離港的女兒


  這不是一本煽情的小說。

  我會這樣說的原因,是在看過好幾本以國民政府接管時期為背景的小說後感受。與其說是小說,《大港的女兒》更像是一本小說與當代小民歷史五五分的半小說虛構,半描述時代感的半歷史書籍。即使書中的人物在時代的變化中不斷被大雨淋濕,作者也不會過分強調這些人物的悲傷與悲憤,而是讓主角的堅強淡寫了這些悲劇。這是一本橫跨日治時期、國民政府時期與近代台灣民主發展時期的女性小說,雖然女主角的丈夫是台灣民主化的幫手之一,但本書的重點並沒有放在海外知識份子的反抗運動,而是描寫了一位盡量遵照傳統本分支持丈夫的女人,在異地奮鬥,卻沒有忘記自己身為台灣人的身份。

  作者的鏡頭,在本書的一開始並沒有放在女主角身上,而是為了建構起那個時代下高雄的地方歷史背景,將大多數的重點放在王家與主角父親(仁貴)的關係上,直到接近小說的中段才將焦點還給女主角。我很喜歡的小說前段給我的細節感,滿滿的人物,交錯的情感關係,與符合當下時空的所作所為……尤其作者書寫了很多女性的心理與婚姻狀態,眾多的女眷性格、觀念與行事作風都不盡相同,小說的前段,除了歷史背景的補充,這些不同人物的樣態也讓小說豐富許多。

  除了人物與細節,我也很喜歡陳柔縉的比喻方式,給我種樸實的、市井小民台灣味的感覺,像是第三十六章中形容人們在時代巨變下的莫可奈合「也難怪,這本來就是個煎魚的年代,一下子翻過來,一下子翻過去。 」或是形容午後的磨石子地板「三月的夕陽在磨石子地板上強貼一片發亮的銳利三角。(第十四章)」,小學時候教室的地板都是磨石子,「強貼」與「銳利」不僅勾起了我腦中的畫面,也間接暗示了仁貴命運的強迫感——要不是老爺的這番測試與愛護,也不會導致王家兄弟的不滿,進而讓仁貴的生命轉了個彎,影響了女主角愛雪的人生。

  不過,在我看完整本小說之後回頭再來看,《大港的女兒》最一開頭的文字反而在我回顧之後有種脫節感,算是小小的遺憾。

  孫仁貴右腳一踏上講台,像按了觸控式面板,台下的男童聲亮了起來。 (第一章,開頭)

  我記得不只這一段小比喻讓我有種「現代感」,但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段。

  小說的劇情進程在愛雪離開台灣之後推進得非常快,雖然作者也花了篇幅在描述女主角在日本打拼事業的過程,但讀起來就不若小說前段在高雄時的豐富有味了,不只出場的人物變少,人物互動描寫的細節也變少了,小說後半段出現的人名雖然很多,卻都一瞬即逝,很難讓讀者有記憶點,像是第六十四章的美吾,雖然是個特立獨行的女子,但給予她的文字描寫來得快也去得快,不若小說前段身為愛雪同學的王燦燦,在讀者腦中留下具體的印象。

  相比於小說前段的大量細節與人物描述,小說的結尾顯得很急促,失去了連綿的鋪陳,讓女主角與蔡英文*總統的段落顯得有些刻意——雖然可以藉此襯出女主角不同於傳統溫柔婉約的女子特質,與女總統這幾個字相互輝映——但我覺得還是蠻可惜的,尤其在閱讀後記之後得知作者虛構了海王商會王家的部分,總覺得在後半段也許可以描寫得更多。

  《大港的女兒》是一本歷史/小說參半的書籍,如果你是個喜歡台灣歷史(日本時代~國民政府來台初期)讀者,我認為,這本書會比純粹的小說讀者更適合你。

--------

  *雖然在這個時間點看見捧蔡總統的段落有些尷尬(畢竟政治這種事風向轉得有點快),但以「女總統」這一身份來說,在台灣的民主史上,倒蠻值得一記的。

  *我有興趣的其他作品,可以參考看看:《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》、《廣告表示》、《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》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